以前觉得种草好简单,但在这里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。”中广核(兴安盟)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气经理徐祥从事新能源行业已经16年,各类风电、光伏项目参与不少。但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,他被种草难到了。
光伏板下绿意葱葱。 受访人供图
去年10月,徐祥第一次来到中广核兴安盟科右中旗科尔沁沙地防沙治沙300MW光伏项目(以下简称项目)所在地。当时项目并未开工建设,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科尔沁沙地中连片的风蚀坑:“每个坑周边都是裸露的沙土。伴随着风吹,坑还在越来越大。”
这种自然环境条件,项目在设计时已考虑其中。“我们项目的一大特点,就是采用了草光互补的生态治理模式,能够有效改善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。”徐祥解释,所谓草光互补,便是利用光伏板的遮光挡温作用,促进沙地草类生长,减缓土地沙化趋势。这种模式下,草类能否存活成为关键。
为了在开春前结束工程,减少建设对当地脆弱生态的影响,项目选择在冬天开工。推土机齐头并进平整土地,打桩机将光伏立柱插入沙地、工人组装安装光伏板……伴随着光伏设施基本安装完成,种草任务正式提上日程。但徐祥发现,自己原本不以为意的种草却并不容易,其中最难的就是草种的选择。
“草种要适合科尔沁沙地的自然环境,确保在干旱、大风的条件下能够存活。同时又要避免过度生长对原有植被造成影响,威胁现有生态。”从未有过种草经验的徐祥和同事选择向高校专家请教,也四处打听耐寒草种的类型,终于选定了12类草种作为备选。
然而,究竟哪些草种真正适合科尔沁沙地,徐祥决定在实验中找出答案。徐祥和同事在项目范围内选出四片沙地作为试验区,分别播种备选草种,实际观察草种生长情况。最终,黑麦草、沙打旺、披碱草等6类草种脱颖而出。“这6类草种的共性特点,就是耐旱,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。”徐祥介绍。
5月底,项目正式全容量并网,与此同时,项目开启大面积种植草种,91个光伏板阵列下方及周围均播撒草种,种植面积超过11300亩。和实验结果相同,草种长势喜人,过往荒寂的沙地上长出了些许葱茏,徐祥这位“种草人”的努力得到了回报。
但徐祥告诉记者,现在只能算开了个好头,还远不到庆祝的时候,他还有很多事要做:“这些草种能否安全过冬还是个考验,光伏板清洗过程中机械对草种的影响有多大也是未知。但我相信只要抱着认真研究的心态,没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。”